建筑的要义是坚实、宽敞和舒适,美不应该成为建筑的第一义。正如培根所强调的:“建筑是给人住的,不是给人看的;因此请先考虑用途,其次才是外观。”赵鑫珊先生津津乐道的“建筑的荒残美”即错在这个根本点上。荒凉,苍茫,孤寂诚然是美的一种来源,但它可遇不可求,我们不能指望新建的屋宇好象受了千年风雨的剥蚀,我们不该把荒残看作建筑风格的组成部分。恰恰相反,我认为,荒残是坚实的对立面,是建筑者的失败和建筑本身的溃退。从本质上讲,建筑是与时间对峙的一种存在,它象征着人类对永久的向往。
[值班总编推荐] 寒假作业AI化,是对教育的一记警钟
[值班总编推荐] 【文艺观潮】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 ...
[值班总编推荐] [光明 ...
朱晓凯:每一个人的历史都应该被记录
【详细】
詹 丹:一处被忽视的点烟“闲笔”
解读民心、民本、民生、民意与民情
无论什么角度的“中国风险论”都站不住脚
手机光明网
光明网版权所有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